引用
喻学才教授的博客 的 文章三境界,喻学才,2010年4月12日
历史上古往今来的文章汗牛充栋,概括起来,基本不出三种类型:一、应世之文,二、名世之文,三、传世之文。
科举制度实施以来,古往今来的应试文章,因年度结束而写的工作总结,公文,为评职称而拼凑出来的没有独到见解的论文,项目立项报告、运动期间或节日前在报刊上发表的应景文字,简而言之,事过之后,不会有人愿意再读的文章,可称应世之文。
见解独立,持论有据,论证严密的学术论文,对社会弊端有深刻了解,针对性强,文采斐然的短论或随笔文字,或者讨论人生、对读者有启示的为众人悦服的文字优美、内容深刻的文章,可称名世文章。如闻一多先生的蟾蜍考那篇文章,只有八、九百字,研究诗经的人却不能不读。
文以载道的文章,或者说学有本原,思想自成体系。不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自成一家,能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内容真实,文辞优美,放在古代作家名著群中而无愧色的文章著作,才是传世之文。
应世之文的生命周期大概不出十年。略类所谓敲门砖。事情结束了,门打开了,砖头就无意义了。即使出书,购买者也只是备查而已。
而科举考试中个别大家文辞优美的文章,符合当时的规范和时代背景要求的,有真知灼见的学者专家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所写文章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受普遍欢迎,但时过境迁罕见提起的热点文学著作或散文随笔文章,即所谓名世文章,生命周期一般与时代相终始,时代一结束,生命也就结束了。如文化大革命的名世文章,1978年以后就罕见提起。
能够千百年传承下去,能够进入传统经典行列,成为民族、国家的精神财富的文章著作,其生命周期将是永远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就是出版社经常会重印的经典,书架上那些极少数你会经常想到阅读欣赏的图书,就是传世之文。如《老子》、《论语》、《红楼梦》、《驴皮记》、《老人与海》、《堂吉诃德》、《动物农场》等。
(本文为博主原创,系《后湖闲思录》之一)
1分钟前
经典概括!
《老子》330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正是“三、传世之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