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参加教师培训,几个老师一起,将不学无术的培训讲师打假打掉了。
曹(清富?)老师的《荷塘月色》,说是说课,却是讲课,又辩解自己可以是不像说课又不像讲课的课——不晓得如果我们自己老师这样上课,会是什么结果?
昨天的培训课,说是诗性文化,诗性智慧,说自己怎么把某教授(?)搞得落荒而逃,说语文不能搞奴性教育,不能吹捧某个人某个组织,要审美,今天又解读1927的历史背景,还否定下面老师提出的可能夫妻不和的背景。这,不仅与他昨天自己提出的理论矛盾,而且与新课改预设与生成相互促进达成的理念相违背。
终于,培训课没有停止,几个老师议论,姑且如此,他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心虚,不知趣,要继续这样搞下去,也就卖点面子给他吧。
课后,几个老师议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所谓诗性文化理论,全不是自己的,甚至谈不到消化吸收,否则,他今天的课就不会那么幼稚,理论与实践那么矛盾冲突。我们也可想,现在造假的确实很多了,尤其是那些不在一线又不愿深入一线体验而又要企图或强行指挥一线的人。
这样的人,实在可悲,也或者说,是没有资格谈什么诗性的。
相比,胡老师的课很令人信服!特别是“纸质博客”这个给学生搭建的探究平台,十分成功!
评论